close

自己從來沒聽過<思康>, 一直看到艾瑪的<南瓜思康>文章, 才對它有些認識, 所以也來試做思康麵包!


 


艾瑪文章中有詳細的作法介紹, 所以我第一次就做的很成功!  依據艾瑪的材料配方, 我使用玻璃杯當押模, 共做了12個思康。 


 


這次我全部是使用牛奶, 只做單純原味的思康。看看家中小朋友的接受度如何, 以後再加進其它材料做不同的思康麵包。


這些小女生嘴巴愈來愈有主見, 不僅會批評我的作品, 還經常要我做布丁當甜點.... 





 


照一張獨照!! (當然要來個綠葉陪襯...)


 



 


全部都用蜜紅豆來當餡料, 原因無它, 上星期做的蜜紅豆存貨還不少, 要趁機消化庫存....


 



 


剛做完時思康, 問老婆她以前是否吃過, 她直覺反應就是肯得基的比司吉(Biscuit ), 這還是用英文跟我講, 乍聽之下, 我還楞了一下...(欺負我英文不好嘛!)


 


它外表真的和比司吉一樣, 不過根據sophia 的文章, 就有了很明確說明, 這兩種麵包是完全不同的!


在此節錄其中的文章, 也做為我對思康(Scone)與比司吉(Biscuit )新的認識!!


 


司康(Scone) 的由來: 


司康(Scone,)也就是今天蘇格蘭的Perth郡。


 


司康餅 (Scone) 是蘇格蘭人的快速麵包 (Quick Bread) 。


它的名字是由蘇格蘭皇室加冕的地方,一塊有長久歷史並被稱為司康之石 (Stone of Scone) 或命運之石 (Stone of Destiny) 的石頭而來的。


 


傳統的司康餅是塑成三角形,以燕麥為主要材料,將麵糰放在煎餅用的淺鍋中烘烤。


 


而流傳到現在麵粉成了主要材料,而且像一般麵食一樣是以烤箱烘烤,形狀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三角形,可以做成圓形、方形或是菱形等各式形狀。


 


司康餅可以做成甜的口味,也可以做成鹹的口味,除了可以做為早餐之外,也可以當成點心。



比司吉與司康的差異資料: (來自周老師教室)


司康(scone) 是英國人下午茶必備的小鬆餅,剝開塗奶油及果醬吃。比司吉(Biscuit) 在英國是指脆餅乾,但在美國是指小麵包、小軟餅。


 


肯得基的比司吉,是美式小麵包,但外形很像司康,所以他們的官網公佈的食譜,其實是司康的食譜,台灣人若照著做,可能會大失所望──因為英式司康,發粉味濃到發苦,油而無味,不鬆不軟……英國人覺得很好吃,我真沒看過台灣人有喜歡吃的。


 


司康為什麼要加那麼多發粉呢?因為它的做法其實和英式派皮一樣,所以酥脆但不鬆軟,為了讓它鬆軟,只好多加發粉,結果就是苦!其實,發粉主要作用於麵糊,在派皮這種硬麵糰裡的作用不大,就算加得多到發苦,還是鬆軟不到哪去。


 


比司吉麵糰必需用酵母發酵才夠膨脹力,然後再裹油摺疊(類似可頌的做法),烤好外脆內軟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試──不過如果是新手,做可頌是很難的,千萬要有耐心地仔細做呢!



 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簡單的幸福---圳 的頭像
簡單的幸福---圳

簡單的幸福---圳

簡單的幸福---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